2015年3月7日 星期六

老師的心情日記-元宵節吃湯圓



哈囉!大家好!
這是星期四那天欠大家的一篇網誌,那天很努力的吃完湯圓後,很開心地去餵我們家的小皮蛋吃飯,接著和家人聊天,看了一部老師期待已久的電視影集CSI: Cyber第一集,一個晚上的時間就過了,等回過神來,已經很晚了,所以那天就沒有再上網打網誌了,讓大家空等,真是抱歉。
那天是元宵節,除了提燈籠之外,最重要的事情是一家團圓吃湯圓。同學們都知道,老師真的很不愛吃湯圓,老師也很難解釋為什麼,老師就是不太喜歡糯米製品那種軟軟QQ又會黏牙的口感,所其實不是只有湯圓老師不太吃,老師也不太喜歡客家美食中,所有用糯米去做出來的食物,像是客家的菜包,還有各種會黏牙的糕或粄,老師都很害怕,偏偏客家美食中,這類的食物占了一大半。怪不得坐在老師隔壁的阿姨會說:「你真的不太像客家人!客家人喜歡吃湯圓和麻糬,你都不吃;客家人不喜歡的鹹稀飯,你倒是很喜歡。」沒錯,就「吃」這一點來說,老師其實很不客家呢!
雖然老師不太吃湯圓,但老師喜歡吃湯圓背後的含意。中華文化很喜歡「圓」這一個字和這一個意象,因為圓可以代表「團圓」和「圓滿」。同學們有注意到,傳統上要吃湯圓的時候,都是家人團圓的時候,像是冬至和元宵;也有老人家說,吃了湯圓,就會長大一歲,所以在元宵節時,家裡的老人家一定都會要老師多吃幾顆湯圓,不過老師也到了會害怕「長大」的年紀了,如果照老人家說的:「吃一顆湯圓長大一歲。」那老師那天吃了20幾個湯圓,不過成了老人家了嗎?真是太恐怖了! @@
雖然老師真的很害怕吃湯圓,不過老師爸爸煮的鹹湯圓是真的很棒!老師家的客家鹹湯圓,會先把茼蒿、泡好的乾香菇、碎肉先爆香炒一炒,然後才加進湯裡面,有時候還會加點蝦米,那湯喝起來,有客家人特有的鹹香,對老師而言,是「家」和「爸爸」的味道。而且因為老師真的很愛喝湯,所以老師弟弟還因此嚴格規定老師:舀一匙湯,就要配三到五顆的湯圓,以免老師很恐怖地把湯一口氣都喝玩,剩下一大團湯圓在鍋底。
這是老師的元宵節,妳們的元宵節怎麼過呢?有去看燈會或是提燈籠嗎?還是你們家吃湯圓的方式跟老師家不一樣呢?歡迎你一起來分享喔! ^0^ 期待你的留言與分享!
慧中老師

爸爸煮的鹹湯圓

吃完了!YA~~~



2 則留言: